本网讯(文/图 边辑)12月12日,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校长云国宏在盛乐校区会见了前来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访问交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美国民俗学会前任会长比尔?艾伟,美国民俗学会执行会长提姆?罗伊德,美国民俗学会中方联络人陈熙女士等一行组成的中美民俗学访问团。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云国宏校长向访问团介绍了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的学科结构和学科特色,着重就民俗学学科的发展情况向与会人员进行了详细介绍。
会上,双方围绕中美民俗学暑期培训等有关事宜进行了商讨,双方拟定在适当时间在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举办首期中美民俗学暑期培训学校。
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副校长照日格图、张海峰,党委委员布仁吉日嘎拉及部分职能部门、学院的有关负责同志,民俗学学科教师代表等会见时在座。
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民俗学学科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学科奠基人哈?丹碧扎拉桑教授对《蒙古风俗鉴》进行系统研究以来,使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蒙古民俗研究再现生机。1982年开始,著名蒙古学家巴雅尔教授、著名学者纳?赛西雅拉图教授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间文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1994年,扎格尔教授率先在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点招收民俗学方向的硕士学位研究生,为独立设立民俗学硕士学位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扎格尔教授和敖其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整合当时蒙古语言文学系和蒙古语言文学研究所的相关专家申报民俗学硕士学位点,于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1999年开始正式招生。民俗学学科是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重点优先发展的特色学科,2004年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学科。2003年,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以民俗学学科为依托成立了社会学民俗学系,2006年在原有基础上,成立社会学民俗学学院。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在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设立了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内蒙古民俗文化研究基地,为民俗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 
|
云校长(右)向提姆?罗伊德赠送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师生作品
| 云校长(右)向朝戈金赠送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师生作品
|

| 
|
访问团一行参观2277con太阳能集团-(青岛)有限公司雕塑艺术研究院
| 访问团成员与正在产品研发的工作人员交流
|

座谈会现场

合影留念